恩光學校

設計概念 

靈實恩光學校(前身恩光護幼會 )由挪威傳教士司務道於1961年建立,位於九龍安達臣道一處山坡上,為幾幢由人手砌磚建成的簡陋建築物,最初用來治療患肺結核病的兒童,後來變成照顧有特殊需要學生的學校,至今依然。

1989年,老舊的磚屋被拆卸後,新校舍在原址重建;現時恩光學校是一所由基督教靈實協會營運,獲政府資助的社會及教育機構,為6至18歲嚴重智障的兒童提供教育、日托和寄宿服務。

周古梁針對最終用戶的需要──即那些會在學校裡學習基本生活技能的孩子,以簡易直接的方法設計新校舍,創造清晰流暢的學習和生活空間。建築物以樓高兩層的一連串房間為主要布局,並且仔細劃分開學生和教師在校的教學工作(建築物內靠近正門的弧形位置),以及住在校內的寄宿生、舍監及工作人員在大樓末端的起居活動。

暢通無阻的無障礙空間無疑方便員工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兒童,但周古梁想進一步透過空間條件與建築細節,激發及培養孩子的感官能力。大樓外牆和門窗位置特別採用基本幾何圖形設計,加上強烈的原色,能刺激小朋友的視覺,以及心智上的投入感。所有可接觸到的牆身均飾以質感豐富的圖案材料,至於通道空間例如安全露台及特大的樓梯轉角處,則作為貫通不同功能空間的過度區。  

室外花園圍繞著一個狀如大蘑菇的現有「玩具圖書館」而建,設計經過細心考慮,既方便輪椅使用者,又有足夠空間栽種植物及加入其他設施。學校能獲得捐款,得以把這片小天地變成一個真正的感官花園,令所有參與設計的人士都感到非常高興。

打從建造過程開始後,學校陸續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擴建及其他改善工程,然而原有的建築概念仍然清晰可見。所有周古梁的項目都希望能透過建築設計的力量,來滿足人類的特定需求,最終的效果或許迴異,但初衷依然不變:讓建築物的使用者能與周圍環境融合,充實生活。